首頁 > 豬內臟專家解說 > 圖說豬的內外料理
圖說豬的內外料理
2024-11-19
作者:林奎佑 (筆名魚夫)
 2

咱們在切仔擔上,經常看見各式豬雜小菜,有趣的是,常有多部位常不叫不出名字來,或用華語知其名,台語卻不知怎講?和老闆無法拉近距離,本文乃先就各式內臟部位,一一以台語圖解出來,語言會影響切割方法的不同,譬如不食豬雜的美國人,美語裡的豬內臟,大抵是生物學上的名詞,不是切割後食用的部位。

 

圖「臺灣豬內臟可食用部位圖解01」裡,由左自右,第一樣畫的軟管,或稱紅管,就是豬的食道,食道頭則稱「管頭」,在基隆稱為豬肚帶,都是黑白切常見的具材。

 

生腸:在台南賣虱目魚丸湯裡經常出現,以增加咬勁,就是輸卵管與部分子宮,外形捲曲如花,有時被稱為花腸,也可又細分出生腸頭,其實就是子宮頭。

 

脆管在擔仔麵攤子上最常見,也是口感甚脆的部位,華語或稱白管、豬管庭、皇管,此乃豬胸裡的大動脈,營養價值每100公克93大卡。

 

大腸頭:呃,這雖然是許多饕家的最愛,但有點不好意思開口說,指的大腸與外界相通的䏕門括約肌,也就是排遺的出口,食用時,最好找到信任的店家,確實洗淨後的食材,注意有無異味。

 

粉腸是到處都會出現的「定番」,也就是基本的小菜之一,臺語台臺羅音標音讀hún-tshiâng ,俗唸作hún-tshiân。

 

在客家菜,有所謂四炆四炒,其中薑絲炒大腸就是經典四炒之一,做法是搭配嫩薑絲大火快炒,起鍋前沿著鍋緣,先淋入客家米醋,酸酸的滋味,特別開胃。

 

豬肚:指的是胃,由消化肌組成,不只小吃,也是台菜裡重要的食材,如雞仔豬肚鱉,就是用豬肚包住去骨雞,最核心才是鱉。

 

腰子:又稱腰花,這容易了解,麻油腰子、炒腰子等都很常見,據聞豬腎富含含有鋅、鐵、銅、磷、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、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,是孕婦產前產後補身子的補品。

 

豬血湯是台灣人的最愛之一,選擇上以呈深紅或暗紅為最佳,此外得注意氣味、表面是否光滑?有無異味?彈性如何等。

 

豬肝湯也是老少咸宜。選擇豬肝也是要注意表面顏色、光澤,彈性的質地,新鮮豬肝帶有淡淡的腥味,如若溢出血水或呈黏稠狀,則可能是放置過久了。

 

小肚最常和四神湯搭配,滷小肚也是上品,有些料理聽說對男人有特別功效,位於小腹,正解為膀胱。

 

肝連:其實「連」字應再加個肉字旁,但電腦裡沒這個字,中部地區稱之為「隔間」,乃豬的橫隔膜和橫膈肌,頗受食客歡迎,有內臟的松阪肉之稱。

 

天梯:其實就是豬的上顎連接牙齦的肉,其形如一塊塊拼成的格狀物,好像梯一般,又在上顎,因此稱之天梯,且一隻豬只有一塊,只是沒啥滋味,但口感非常脆,咀嚼上頗為助興。

 

豬腦大概只在華人才敢吃,或有用「頭髓」一詞代替「豬腦」,雲林北港有家賣骨仔尾飯的,就賣香菇頭髓湯,湯品之外,其實常見中華料理出現蒸豬腦、豬腦火鍋和滷豬腦、甚且炸豬腦等。

豬睪丸台語或稱豬核仔 (ti-hu̍t-á)或豬南佛等,說佛者實在大不敬,核才是正字,台語讀為hu̍t,煮麻油者,台灣人認為大補聖品。

豬心者,我家媠某年輕時身懷六甲,我媽便常燉豬心來讓她做月子。

以上的豬的內臟料理舉例說明,當然還有許多不勝枚舉,豬肉料理更是五花八門,所以我畫了一張圖,裡面都常見的品項,包含藥燉排骨、滷豬腳、用「老鼠肉」(即豬的腱子肉,位於豬後腿肉的內部,是一小塊幾無油脂的精肉)做的扁食,還有烤乳豬、戰斧豬排、炕(不是爌,也不是焢)肉飯、豬頭皮、豬耳朶等,當然還有許多創作料理,講也講不完,留待以後再來更深入的研究吧!

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FIRDI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新竹市食品路331號 地圖
連絡電話: 03-522-3191 分機 223/791/3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