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全球有約50多種飛魚,而在臺灣可以捕撈的約有21種,分布於臺灣南端及東部近海之黑潮海域,數量最多的為斑鰭飛魚(占比45%),其次為白鰭飛魚(占比18%),以及黑鰭飛魚(占比10%),其餘為白短鰭擬飛魚(占比8%)、尖頭細身飛魚(占比7%)、紅斑鰭飛魚(占比5%)及其他非優勢種飛魚(占比7%)。&nb

據漁業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,近年臺灣飛魚卵之產量與產值正逐年下降,2011年飛魚卵產量最高(279公噸),2016年最低(54公噸);而飛魚卵產值於2011年最高(6,875萬元),2016年最低(965萬元)。

據漁業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,近十年來臺灣鬼頭刀之產量以2007年最多(14755公噸),於2008年降至9307公噸,2009年更只有6950公噸,為近十年鬼頭刀產量最少的一年,之後幾年雖沒再超過2007年之產量,但產量有越來越高的趨勢,2016年產量達到13423公噸。

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,整體飲料店業2017年結算至11月的總營業額已達465億元,並與前兩年相較,整體飲料店仍處於增長狀態,除五、六月的營業額低於2016年外,2017年的七月、八月的營業額,與前兩年相較更是創了新的巔峰,營業額達到了46億元,可期待2017年整體飲料店業營業額上看超過5

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,2017年度01至10月的包裝飲料銷售額變化,各個飲料類別中,以茶類飲料遠遠居於領先地位,1到10月的總銷售共達到202.9億元。其次則是咖啡飲料,總銷售額約為53.4億元,第三則是果蔬汁,總銷售額約51.2億元。然而若撇除茶類飲料不討論,單看七月以及八月的飲料旺季

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,觀察2017年1到10月的包裝飲料銷售量變化,比較不同類別的飲料,仍以茶類飲料的銷售量在整年度居冠,並從四月開始直到八月的銷售旺季,茶類飲料銷售量達到了156,766千公升的巔峰。其次則以包裝水的銷售量屈居第二,在八月飲料旺季的巔峰則有45,621千公升的銷售成績。

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,臺灣各零售業別營業額從1至9月觀察,都以連鎖式便利商店業,和百貨公司業居於一、二名,其次是超級市場業,再來才是零售式量販業。10月至11月由於全臺百貨公司的週年慶平均都集中於此兩個月份,故百貨公司的營業額表現非常亮眼,單月份都達到約400億元的規模。整體而言,以20
2005-2016年台灣各類茶葉進口量變化 根據農委會農業貿易統計資料顯示,自2005年到2016年,台灣小包裝的未發酵茶進口量逐年下降,而部分發酵茶及發酵茶的進口量呈穩定上升趨勢。每包超過三公斤的大包裝部分,則仍是維持一定的進口量。 單位:公噸 茶類別 每
共有:20 頁